苦修主义

苦修主义

为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历史上的释迦牟尼首先经历严格的苦修,然后才转向温和的中道

苦修主义(Asceticism)是一种生活型态,其特征通常是对若干俗世欢愉的禁绝(禁欲),以达至宗教上及灵性上的目标[1]。苦修主义可能会离群索居,也可能仍是社会的一部分,但会维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例如放弃物质享受以及身体享乐,花时间禁食,专心在宗教灵性相关的实践或反思[2]。有些人在苦修时也会避免让自己接触会分心的事物,例如酒、香烟、药品、娱乐、性、食物等[3]。

在许多的宗教以及哲学传统中都有苦修主义的实务,像是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斯多葛主义、伊比鸠鲁学派及毕达哥拉斯主义[3]。

基督宗教的苦修主义[编辑]

参见:苦修神学(英语:Ascetical theology)

许多古典时代晚期的基督宗教作家,例如俄利根、耶柔米、约翰一世、奥古斯丁,都以高度苦修的宗教环境来诠释圣经文本[4]。圣经中苦修主义的例子包括施洗约翰、耶稣、十二使徒以及保罗[4]。在死海古卷中有记录犹太人中的艾赛尼派的苦修及禁欲。早期的基督教著作(例如慕善集(英语:Philokalia))以及实践(例如静修)都可以佐证对苦修宗教生活的重视。其他基督宗教苦修主义的实践者有底比斯的保罗(英语:Paul the Hermit)、登塔者西蒙、圣达味、大马士革的圣约翰及亚西西的方济各[4]。

神学家理查.芬恩(英语:Richard Finn)认为,许多早期基督宗教的苦修主义可以追溯到犹太教,而不是希腊苦修主义的传统[2]。不过芬恩也承认,有些基督宗教苦修主义的想法是来自希腊道德思想[2]。当人怀著欲望和激情想要身体的享乐时,不可能会有道德的生活。在当时的神学中,道德不是在对和错之间的平衡,而是灵性的转变,生活简单、节俭,并且享有幸福[2]。

中东的沙漠曾是许多基督教苦修者、隐士的住处[5],包括圣安东尼、Mary of Egypt(英语:Mary of Egypt)、登塔者西蒙等人,这些人统称为Desert Fathers(英语:Desert Fathers)及Desert Mothers(英语:Desert Mothers)。根据东正教的传统所述,在963年时在阿索斯山建立了名为Lavra的修道院协会[6]。这也成为这个世纪东正教苦修群体最重要的信仰中心[6]。近代在阿索斯山及迈泰奥拉仍是相当重要的信仰中心[7]。

佛教的禁欲[编辑]

佛教认为,世界有五欲;杀,盗,淫,妄,酒。而淫欲是其首要,正如《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要脱离六道轮回趋入涅槃,必须断掉淫欲[8]。

故对于出家僧侣要求全断淫欲,称为“净行”,是一种善法,帮助从轮回中脱离而灭苦;不断五欲为“不净行”,是不善法,会让人深陷在轮回中。

为了遮止五欲贪,除了节制淫欲,出家僧侣还有非常多的相关戒律,比如新鞋必须由他人穿几遍才能自己使用,新得布料不能用整块必须切割连缀制成袈裟方能使用,以此破除对衣鞋的执着心。甚至一日一餐或两餐,按律过午则不应食,化缘饮食不得挑剔,俱应接受,连对饮食的贪爱也要节制。在大乘佛教中,戒食肉荤同样很重要。沙弥十戒和八关斋戒中还包括不欣赏情歌艳舞和不涂香抹粉等。可以说,佛教的修行就是始于对五欲的厌离、禁断。

而对在家居士而言,虽然不及出家人严格禁欲,但也需要恪守最基本的五条原则,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的“不邪淫”即不欲邪行,即允许在家居士进行常规行房,但不得以不正常、过度追求取乐甚至违背人伦、与非夫妻之人行房,甚至佛诞、某些纪念日、圣日也不允许行房。

伊斯兰教的苦修主义[编辑]

1860年在孟加拉的穆斯林苦修主义者(法基尔)

主条目:苏非主义

阿拉伯文中的苦修是Zuhd(زهد)[9]。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以及其跟随者都会进行苦修[10]。不过,当代的伊斯兰教主流没有苦修的传统,只有苏非主义保留了几个世纪的苦修传统[11][12][13]伊斯兰教文献以及穆斯林历史学家指出在穆斯林征服中东及北非时期(西元第七至第十世纪),部份护卫前线地带(英语:Al-Awasim)的穆斯林战士也是苦修主义者[14][15]。许多文献也指出一些天主教修道士离开基督教(英语:Apostasy in Christianity),改信伊斯兰教(英语:Conversion to Islam),加入吉哈德[15],同时也有许多的穆斯林战士离开伊斯兰教(英语:Apostasy in Islam),改信基督教(英语: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成为修道士[15][16]。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认为Zuhd是第十世纪出现苏非主义的前身[11],透过Junayd of Baghdad(英语:Junayd of Baghdad)、Al-Qushayri(英语:Al-Qushayri)、al-Sarrāj、Ali Hujwiri(英语:Ali Hujwiri)等人的著作流传下来[17][18]。

其他禁欲行为[编辑]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主张禁欲,他说:“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经常附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苦恼。如此积久成习之后,一旦欲望的对象全部消失,他几乎便以看别人的痛苦为乐了。反之,一个否定求生意志的人,从外表看起来,他的确是贫穷、一无所有、既无欢乐亦无生趣的人,则心灵则是一片清澄,充满宁静和喜悦。他们不会被不安的生存冲动或欢天喜地的事情所驱策,因为这些都是强烈痛苦的先导。他们不贪图生之快乐,因为喜悦过后往往是接续苦恼的状态。”[19]

相关条目[编辑]

利他主义

非我

反消费主义

阿图尔·叔本华

群体修道(英语:Cenobitic monasticism)

Ctistae(英语:Ctistae)

犬儒主义

Desert Fathers(英语:Desert Fathers)

Desert Mothers(英语:Desert Mothers)

利己主义

伊比鸠鲁学派

自笞者(英语:Flagellant)

古斯塔夫·福楼拜

Hermitage(英语:Hermitage (religious retreat))

大斋期

蜜渍人(英语:Mellified man)

极简主义

西方修行制度

拿细耳人

享乐主义的矛盾(英语:Paradox of hedonism)

赖买丹月

利甲族(英语:Rechabites)

简单生活

悉达(英语:Siddha)

斯多葛主义

直刃族

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编辑]

^ Asceticis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9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8) (英语).

^ 2.0 2.1 2.2 2.3 Richard Finn. Asceticism in the Graeco-Roman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94–97. ISBN 978-1-139-48066-6.

^ 3.0 3.1 Deezia, Burabari S. IAFOR Journal of Ethics, Religion & Philosophy (PDF). Asceticism: A Match Towards the Absolute. Autumn 2017, 3 (2): 14 [10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13).

^ 4.0 4.1 4.2 Campbell, Thomas. Asceticism. Knight, Kevin (编). Catholic Encyclopedia 1. New Advent. 2022 [1907] [12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March 2022).

^ For a study of the continuation of this early tradition in the Middle Ages, see Marina Miladinov, Margins of Solitude: Eremitism in Central Europe between East and West (Zagreb: Leykam International, 2008)

^ 6.0 6.1 William M. Johnston. Encyclopedia of Monasticism. Routledge. 2013: 290, 548, 577 [2024-01-27]. ISBN 978-1-136-7871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William M. Johnston. Encyclopedia of Monasticism. Routledge. 2013: 548–550 [2024-01-27]. ISBN 978-1-136-7871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杂阿含经》说“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Josef W. Meri. The Cult of Saints among Muslims and Jews in Medieval Syr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66, 83. ISBN 978-0-19-155473-5.

^ Shizuoka Muslim Association (Shizuoka Muslim Association). Muslims in Japan Shizuoka Muslim Association website.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英语).

^ 11.0 11.1 Cook, David. Mysticism in Sufi Islam.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5 [4 January 2022]. ISBN 9780199340378. doi:10.1093/acrefore/9780199340378.013.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November 2018).

^ Spencer C. Tucker. The Encyclopedia of Middle East Wars. ABC-CLIO. 2010: 1176. ISBN 978-1-85109-948-1.

^ Felicity Crowe; et al.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the Muslim World. Marshall Cavendish. 2011: 40. ISBN 978-0-7614-7929-1.

^ Sizgorich, Thomas. Violence and Belief in Late Antiquity: Militant Devotion in Christianity and Isla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9: 178–182. ISBN 978-0-8122-4113-6. LCCN 2008017407.

^ 15.0 15.1 15.2 Sahner, Christian C. "The Monasticism of My Community is Jihad": A Debate on Asceticism, Sex, and Warfare in Early Islam. Arabica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Publishers). June 2017, 64 (2): 149–183 [2024-01-25]. ISSN 1570-0585. S2CID 165034994. doi:10.1163/15700585-123414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1).

^ Sahner, Christian C. Swimming against the Current: Muslim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in the Early Islamic Perio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April–June 2016, 136 (2): 265–284. ISSN 0003-0279. LCCN 12032032. OCLC 47785421. S2CID 163469239. doi:10.7817/jameroriesoci.136.2.265.

^ Knysh, Alexander. Islamic Mysticism: A Short History. Themes in Islamic Studies 1.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Publishers. 2010: 1–30 [1999]. ISBN 978-90-04-10717-5.

^ Karamustafa, Ahmet T. Sufism: The Formative Perio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ISBN 978-0-520-25269-1.

^ 《爱与生的苦恼》.叔本华

查论编简单生活实践

以物易物

剪线(英语:Cord-cutting)

DIY

慢生活

干式厕所(英语:Dry toilet)

禁食

森林园艺

免费素食主义

节俭

礼物经济

意识社区

区域货币

低影响开发

减少多馀的装饰(英语:No frills)

离网(英语:Off-the-grid)

朴门

礼物转送(英语:Regift)

萨特维克饮食(英语:Sattvic diet)

自给自足(英语:Self-sufficiency)

自给农业

绿色生活

永续卫生设施(英语:Sustainable sanitation)

纯素主义

素食主义

抗税

世界有机农场机会组织

宗教与精神

阿米什人

无占有

禁欲主义

犬儒学派

超然(英语:Detachment (philosophy))

分产主义

耶稣运动

化缘

托钵修会

正念

西方修行制度

新修道主义(英语:New Monasticism)

平凡的装扮(英语:Plain dress)

平凡的人(英语:Plain people)

贵格会

拉斯塔法里运动

自我约束

简单证言(英语:Testimony of Simplicity)

托尔斯泰运动(英语:Tolstoyan movement)

十二部落社区使徒教团(英语:Twelve Tribes communities)

世俗活动

土地回归运动(英语:Back-to-the-land movement)

无车运动

环保运动

嬉皮士

开源生态计画

慢运动(英语:Slow movement (culture))

小房运动(英语:Tiny house movement)

过渡倡议(英语:Transition town)

著名作家

温德尔·贝瑞(英语:Wendell Berry)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

吉尔伯特·基思·却斯特顿

圣雄甘地

杜安·埃尔金(英语:Duane Elgin)

理查·葛莱格(英语:Richard Gregg (social philosopher))

汤姆·霍奇金森(英语:Tom Hodgkinson)

哈伦·哈伯德(英语:Harlan Hubbard)

萨提斯·库玛

海伦·尼宁(英语:Helen Nearing)

史考特·尼宁(英语:Scott Nearing)

和平朝圣者(英语:Peace Pilgrim)

尼克·罗森(英语:Nick Rosen)

道格·森普(英语:Dugald Semple)

E·F·舒马赫

乔治·斯肯·基思(英语:George Skene Keith (physician))

亨利·戴维·梭罗

列夫·托尔斯泰

提鲁瓦鲁瓦(英语:Thiruvalluvar)

当代奉行者

马克·博伊尔(英语:Mark Boyle (Moneyless Man))

劳勃·格林菲尔德(英语:Rob Greenfield)

泰德·卡辛斯基

潘提·林克勒(英语:Pentti Linkola)

吉姆·梅克尔(英语:Jim Merkel)

和平朝圣者(英语:Peace Pilgrim)

苏洛

托马斯(社会运动家)(英语:Thomas (activist))

大众传媒作品

《降低职业道德轶闻(德语:Anekdote zur Senkung der Arbeitsmoral)》(德文短篇小说)

《逃离富流感(英语:Escape from Affluenza)》(纪录片)

《美好生活(1975电视影集)(英语:The Good Life (1975 TV series))》

《月亮与大锤(英语:The Moon and the Sledgehammer)》(纪录片)

《大地新闻(英语:Mother Earth News)》(双月刊杂志)

《一半的力量(英语:The Power of Half)》(书籍)

《小即为美(英语:Small Is Beautiful)》(书籍)

《湖滨散记》(散文集)

相关主题

富流感

农业主义

业馀爱好者

无政府原始主义

反消费主义

适用技术

波希米亚主义

消费主义

深层生态学

去增长

生态足迹

食品里程(英语:Food miles)

门廊共和国(英语:Front Porch Republic)(部落格)

绿色无政府主义

美好生活(亚里斯多德用语)

精神上的幸福(英语:Eudaimonia)

全球暖化

享乐恐惧(英语:Hedonophobia)

有意生活(英语:Intentional living)

意向社群(英语:Intentional community)

彩虹聚会(英语:Rainbow Gathering)

欧洲内流浪群体(英语:Itinerant groups in Europe)

低阶科技(英语:Low-technology)

非暴力

石油峰值

可持续性

工作与生活界面(英语:Work–life interface)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各地

西班牙

法国

BnF data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捷克

波兰

学术

AAT

相关数据

【109性价比之王】力天宫搭配指南
365游戏厅网页登录

【109性价比之王】力天宫搭配指南

⌛ 07-03 👁️ 1393
捷信福贷怎么样?
365游戏厅网页登录

捷信福贷怎么样?

⌛ 07-11 👁️ 7580
联想 乐Phone S880 黑色
365淘房APP官网下载

联想 乐Phone S880 黑色

⌛ 07-03 👁️ 8817